close

修行筆記12

聞善知識說法各人感知不同,研讀道德經亦如是,橫看成嶺,側看成峰

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林中

 

學佛之人悟知色與空,可以成佛。修道之人了知有與無,可以成道。

妙行無住:一切動靜出自自然之天理而不執著。

 

心中慈悲的能量普散於眾生之時,此祥和的慈悲能量,同時對身體形成一團保護的氣場,就算碰到兇險或幽冥陰氣,自然能轉其戾氣而化險為夷。

 

魂與魄乃是一體兩面,魂乃陽靈輕清之氣,魄乃陰靈沉濁之氣。

驚心動魄:當心情激動,情緒糾結在喜怒哀樂的同時,會自我們的心念中,凝化出一個執著的分靈「魄」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而這分靈會停滯於另一度空間,經幾年幾世都無法離開,對生生世世造成潛意識的心理影響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只有藉修行的力量,才能化解當時不平的心念,將所分之靈救度回來。

 

玄關妙竅:無欲關妙、有欲觀竅,智而若愚、慧而不用,於無知無覺之際,忽然一覺而動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無欲關妙:靜之又靜、定而又定,其中渾然無事物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有欲觀竅:有動不存一動想,有一心而無兩念。

 

三摩地:即三昧之別名,為一心念佛不為外境所動,不為雜念所侵,即正定也!今人絕少証三昧者,

           以能正念佛三昧,現生便已超凡入聖矣。

 

三華聚頂:就是元精、元氣、元神三元合一,當身心達到純善之境,則身心之陰陽融合聚集而為一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如此元精化元氣,元氣化元神,三元合一,上聚於頂門,元神而後还虚(無極境界)

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 神遊太虛。

 

佛無欲,阿彌陀經所說種種金銀,似乃為欲。

問:佛既令人看破一切,何以自己反生此種貪欲,吾人又何苦捨目前之實有,而希冀身後之渺茫呢?

答:佛淨國土非人力經營,與裟婆世界凡夫境界不同。(不知所云)

 

唸佛或有出現菩薩神佛等像,所見之相為唯心所現,如水清淨月影便現,應不為所動以免入魔境。

 

人生所遇善惡諸境,各有宿因,宿世有怨及見懷嗔,宿世有恩見及生愛

 

合抱之木生於毫末,九層之台起於累土(一籠一龍土石),千里之行始於足下。

修行之路不也如此嗎!今日不走更待何時呢?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k006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